关心善行,从我做起
——子元集团4月善行小组工作情况
目 录
一、善行动态
1、总部小组慈善行
2、集团/云旅慈善行
3、龙宇慈善行
4、版纳分部慈善行
5、保山分部慈善行
6、香格里拉慈善行
二、善行心得分享
1、爱人如己
一、善行动态
1、总部小组慈善行
总部小组组长倡导全员:“汇聚爱心,牵手希望”
从1月开始,善行总部小组不断收到各种形式的捐款,金额有1万、5000、1000、500元不等,捐款者以公司高管居多,他们不愿公示留名,只愿成为一份实在的爱心,通过总部小组将其传递,播洒希望。基于此,自4月起,总部小组将特别成立善行专项账户,存放管理此类捐款,并通过每期善行简报公布收支情况,捐赠者姓名,按其意愿总部小组只记入公司善行档案,不进行公示。(捐款相关事宜善行总部小组何梅处咨询)2月,五华实验中学开学前,总部小组成员将下学期的10000元捐赠款送到的五名学生的手中。
2、集团/云旅分部慈善行
在多次的座谈及沟通后,由集团财务牵头,小组成员于1月21日上午至昆明市第八中学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在活动中,小组成员认真听取了孩子们的困难和需求。
同学代表代利为小组成员讲述了实际的困难及目前的学习状况,质朴的语言让人心酸、让人感动。一同前往的赖总监听完孩子的发言后,真诚的与孩子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并表示希望善行小组的捐资助学行为能为孩子们点亮一盏明灯,指引在困难中成长的孩子们艰苦努力,积极进取,做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将爱心传递的社会人。
昆八中学生李绍昀由于消化道弥散性出血,每天的医疗费用近2000元。本着帮贫助困的原则,校方向我方提出申请先将原资助对象向阳烁转换为李绍昀,经善行小组研究后同意并决定择日前往医院探望。接到捐款后,孩子眼中流露出无尽的喜悦及深深的感谢。
2011年2月24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集团行政人事部慈善分小组将准备好的爱心款项送到了昆明市明德中学教务处杨老师手中,同时带去了公司所有成员对受助学生及其家长们新春的问候和对学生们深深的关爱。慰问过程中,小组成员亲切询问了受助学生们近期的学习、生活状况,与学生家长们进行了沟通交流,并就即将到来的高考发表了自身的看法,希望学生家长及学校老师在最后的这三个多月时间里,多关注参考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使其以一个健康的身体及放松的心态去面对这次高考,并祝愿考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小组表示愿意为孩子们的学习及成长提供尽可能多的指导和帮助,为孩子们搭建较为广阔的成长平台。待学生高考结束后,将在集团举行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会。小组成员和受助学生家长及老师合影,送去了温暖,送去了希望,带回了对受助学生们的牵挂,爱心关注活动将继续开展。
3、龙宇分部慈善行——爱心成就未来
昆明西山区一中慈善行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让它滋润,苍鹰感恩上空,因为上空让它飞翔”。2011年3月14日龙宇慈善小组由廖总带队前往西山一中进行第一轮善款捐助。此次捐助得到西山区教育局大力支持,并获得高度的好评。善款捐助仪式由西山区一中校长主持,西山区教育局局长、龙宇公司廖总发言。
在我们当中,很多人都出生贫寒,我们求学的道路上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但让我们感激和难忘的是,在我们困难与艰苦的时候,别人对我们无私的帮助,所谓饮水思源,当我们现在稍有余力、小有所成,都非常希望能够将这份感激化为回馈社会的动力,希望能将爱心传递,希望能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我们的捐助是微薄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希望孩子们能够感受到我们的诚挚之心;人与人需要互相扶持,社会需要互相帮助。
希望孩子们带着这种关心和爱心,把它当作自己勤奋学习的动力,把它化作自己面对艰难困苦的斗志。当他们今后学有所成,事业有成的时候,能够以更大的诚挚,去回报社会。使爱心就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让我们的社会都充满爱和关怀!
西山区实验中学慈善行
目前西山区经济发展还不平衡,仍有一些困难家庭没有彻底摆脱贫困,还有一部分的家庭由于种种原因,无力供应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我公司捐资助学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作为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以慈善之举诠释了一个成功企业对于社会支持的责任和义务。此次捐赠,解决了部分贫困家庭的学生就学的后顾之忧。为创导健康和谐、文明互助、无私奉献的良好社会风气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仪式现场庄重而简朴,这种爱心大行动的意义远远不只在物质和金钱的援助上,更重要的还在于精神的鼓励和鞭策。无私奉献,真诚相助,这种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传统美德,必将成为一种巨大的无形的精神力量,激发出受助者更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懈努力,同时,这种精神上的营养和食粮也远远不只停留于受助者身上,它必将作为一种精神财富,滋养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茁壮成长,激励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学有所成,满怀激情地自觉地发挥孩子们的聪明才智造福桑梓,回报社会。
4、版纳分部慈善行——爱心传递
2月,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乘着春节的暖流,我们的慈善工作扬帆起航。
春雨润物无声,慈善温暖人心
牵手慈善,与爱同行
2月份的假期,多数的学生们都还沉静在春节的愉悦和欢乐中,但家庭困难的学生们却不得不利用这来之不易的时间去勤工俭学。其中两位贫困学生与善行小组主动联系,咨询是否可以进入公司勤工俭学。经善行小组商议,决定为其提供一个机会,但需要通过培训后上岗。两个孩子很是珍惜这来得不易的机会,在公司一个多月的勤工俭学,他们努力刻苦,踏踏实实。不仅拿走了应得的报酬。而且学到了社会实践的知识。通过近40余天的历练,开学时,两孩子前来道别:“非常感谢你们,前面有了你们的资助,改变了我的人生;这次有你们提供的勤工俭学机会,改变了我的生活。在这里生活的时间里,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人般的关怀,你们就像春天的甘露,润物无声,温暖着我的心......”
电话传递,收获希望
在新学期到来之时,为了更好的掌握受捐助过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我们以电话回访这一方式,向他们咨询、回访——考察他们的学习成绩是否还符合我们的捐助条件。在电话里,稚嫩的声音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耳膜,他们是不幸的,在成长的路上一再遭受压力和困难;但他们也是幸运的,在生活的路上多了份社会的关爱。电话输出的是声音,传递的却是希望……
做慈善事业的行动者,当爱心奉献的传播者
2月26日,按慈善小组的原定计划,本次出行主要对景洪市区周边学校的踩点及走访。走访第一站为嘎洒镇曼海小学。该校现有教职工17人,其中专职教师15人,学校建于 1964年,目前已有47年的办学历史。教学班级8个,在校生共计320余人,汉、傣、拉祜族学生各占1/3,住校生120余人,主要是拉祜族学生。该校仅有一台办公电脑,体育、娱乐设备简陋,条件异常艰苦。
走访第二站为嘎洒镇曼达天河小学是一所半寄宿制学校,2010年被评为景洪市绿色学校。现有教职工24人,教学班级9个,在校生共计450余人,以傣、布朗、哈尼、拉祜族学生为主。全校教师仅有一台办公电脑,简陋的办公设备成了阻碍教师研讨教育教学的瓶颈,至今教师们仍然用纸和笔不断传递着文明。
走访第三站嘎栋镇曼沙小学建于1957年,已有54年的办学历史。现有教学班级8个,289名学生,其中住校生90余名(包括学前班),教职工18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5名,一级教师3名。由于建校多年,校园内许多教学设施年久失修,教学楼门窗老化严重,教师办公设备大多破损残缺,教师的住房都成了危房,一直没有得到维修和更新。
走访了这些学校,太多的感慨在我们心中激荡,随即慈善小组开会讨论,并拟定下月的捐赠方案。希望能出一份力,献一份爱,做慈善事业的行动者,当爱心奉献的传播者,用爱心点燃他们的希望,为他们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5、保山分部慈善行——爱心传递,扬帆起航
●启程
2011年3月26日上午9点整,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们踏上了前往此次一日支教活动的征程。时值晓阴翳日的微雨天气,车辆在薄雾与轻阴笼罩下在蜿蜒的山路上缓慢的行驶。山路崎岖艰险,而这里的孩子们在山与山、寨与寨之间的往返全凭一双脚板,就晴时一身土、雨时一身泥。在四周都是山,只有一条公路经过的条件下,我们能想到这所小学的教学设施和学生素质的大概情况,我们也深深感受到此次支教活动的重大意义。因为有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对我们的期盼,所以我们相信在浓雾微阴之后,必能看到更灿美的阳光。
●分享
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鱼塘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凹凸不平的操场上已排好整齐的队伍等待着我们到来的小学生们。他们的脸上或许还有些稚嫩,但是眼神里却充满了求知的渴望和一种生活的韧性。
在与各自帮扶的小朋友结对之后,我们便互赠了礼物及图书,那一张张稚气、纯真而又满足的小脸,告诉我们,他们喜欢。他们发光的眼神、真心的感谢,告诉我们,他们感动。我们也都收到了孩子们送的祝福,送的绘画,送的感谢信。我们一起到教室里畅所欲言,和孩子们面对面的交流学习、谈论理想。我们希望点燃他们心中对学习改变命运的信念,可以看出孩子们都渴望走出大山,他们记住了我们对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字里行间里都是爱与希望。
随后我们一起到操场丢手绢、跳大绳。孩子们也准备了很精彩的节目:唱歌、背诗、讲故事。我们大家合唱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唱出了每个人的心声,从来到这我们就深深爱上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善良的人。
●离别
满含眷恋离开大山后,我们却发现,我们的生命中再也难以割舍那段与孩子们建立起来的不是亲人又胜似亲人的情缘。我们要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一个尽可能持续的学习机会,更重要的是一个健康、积极、乐观而感恩的人生态度。
同样的天地,却是不一样的生活,这里的孩子懂事、淳朴、善良、上进、可爱、有礼貌,我们相信凭着他们的努力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6、香格里拉慈善行
香格里拉公司慈善活动小组在12月份共选定67名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其中有44名大学生,23名中学生。并发放了子元“爱心助学,快乐分享”助学金。
为了能让这67名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公司的帮助,同时提高员工的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员工的社会责任感。香格里拉公司善行小组讨论后决定将公司现在的134名员工分为9个小组来开展此项活动。并将67名学生分配到这9个小组来进行沟通、交流(采用了信笺、电话、网络的方式进行)。
各小组根据本组情况将分配到的受助学生以电话沟通的方式了解了基本的信息。学生们都非常感激公司的这一举措,并以书信的方式表达对公司的感激之情,书信中一再表示将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学习,以优越的成绩回报曾经关心和帮助过他们的人,长大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做一个栋梁之才。
下一步香格里拉小组将邀请在香格里拉县城内的受助学生到公司来参观、学习,以互动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同时提高公司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善行心得分享
爱人如己
走进所捐助的学校,尽管孩子们都在上课,但历历在目的一切让人能感觉到有那么多企盼与无助的眼神,就是那些孩子。在这花一样的年龄里他们应该正享受着幸福的生活,接受着良好的教育,而贫穷的家庭条件使他们少有了少年的幸福,贫困的教学条件使他们受教育的机会和内容大打折扣。
你的孩子,我的孩子,他的孩子,他们也都是阳光下的孩子,但他们所经历的、他们所承受的、他们所面对的、他们所思所想的、他们所喜的所厌的,都有那么大的不同。
不应该让年少的心灵受到创伤,而应该让他们在这个充满阳光的时代中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因为他们比其他孩子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和物质上的帮助。
助学不应该是一种富人文化,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社会责任,它需要的就是“爱心”,是“爱人如己”。
这次助学活动应该是每个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对他人的同情与关爱,最终目的不在于给予了多少,而在于献出了一颗同情和善良的爱心。让这些孩子得到爱心,学会关爱,长大后也要向社会奉献爱心。
这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所以,几千年前,我们的圣贤就在礼运篇中告戒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
所以,我也要说,有力的支持无力的,让同情和善良变为友爱,那么,我们每个人的心,每时每刻,都会撒满和煦的阳光。